本报记者 万笑天 北京报道
中国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水泥”,00691.HK)的股权争夺战仍在继续。近日,这场拉锯战取得了一次阶段性的成果。
提起仲裁4年多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确认了陈宏庆与10名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山水”)的职工,于2015年8月签订的《借款协议》为陈宏庆委托其购买China Shanshui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中国山水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投资”)的股权合同,而非借款合同。
山东山水为山水水泥全资下属公司,核心业务位于山东济南,是以生产水泥和熟料为主导产业,集商混、管道、塑编、重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山水投资是山东山水职工的持股平台。
这场争斗在上市公司山水水泥当前第二大股东山水投资的层面上展开。从当年的改制,到后来的赴香港上市挂牌,夹杂着原管理层、资本方、地方政府的各方利益。山水投资的归属,是山水水泥控制权的“关键战役”。
山水投资是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因存在相关诉讼、纠纷,导致职工股东出售的股份目前均未过户。山水水泥的大部股权究竟是归属于陈宏庆,还是有济南国资背景的济南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产发”),此次或将迎来终局。
陈宏庆一方律师表示,仲裁的裁决作出就发生法律效力,是一裁终局的,会将裁决作为证据提交给此前济南中院、山东高院中止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是对济南产发请求法院确认,其与职工签订的相关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判令职工股东继续履行协议而提起的。“他们判决的支撑点就是《借款协议》就是借款。”
《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次联系山东山水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副总裁王明波,未获回应。他此前是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8月,济南市政府免去了王明波此职务,任命他为济南产发的董事。
僵持的争夺
这场争斗的主角是通过二级市场举牌竞购进入山水水泥的第一大股东天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瑞集团”),与天瑞集团有着某种关联的河南汝州商人陈宏庆和济南产发。
对山水投资的争夺,已经进行了6年有余。2015年8月,陈宏庆共购买2091名职工股东的股份311701股,并付款70%,即8.8362亿元,剩余1.8022亿元待付。他通过11名购股代表,以购股代表的名义收购职工股份。11名购股代表包括刘德权、王金祥、付元伟、赵宏波、田金清、田淑玉、金延智、马军、王吉顺、李文军和郝广祥。
陈宏庆与职工代表签署了《借款协议》,为职工代表提供购股资金,再以职工代表名义与职工股东签署《有关买卖China Shanshui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的股份买卖协议》(以下简称“《股份买卖协议》”)。为防范风险,陈宏庆还与职工代表签署了《股份实质权益质押协议》,与宓敬田、李茂桓等当时维权高管签署了《股权质押担保协议》。
不到两年时间,纠纷出现。济南产发介入后,与持股职工又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2017年9月,济南产发开始收购山水投资持股职工的股份,职工与购股代表签署《<有关买卖china shanshui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的股份买卖协议>之解除协议书》(以下简称“《解除协议书》”),与济南产发签订《有关China Shanshui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之股份权益转让协议》(以下简称“《股份权益转让协议》”)。
陈宏庆一方称,事实上11名购股代表与职工一样是股份变现,且都出售了自身所持股份。有1828名职工股东将股份二次出售给济南产发,其中787人收到陈宏庆100%股份转让款,并签署《确认函》,确认陈宏庆系买方,其余职工收到陈宏庆70%购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