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力资源论坛【动态新闻】山水新闻 → 水泥行业寒冬现 “独苗”:海螺狂赚 43 亿,比后16家利润加起来总和还多10 亿


  查看2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水泥行业寒冬现 “独苗”:海螺狂赚 43 亿,比后16家利润加起来总和还多10 亿

山水
  1楼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发表于 2025-9-24 14:40:16

论坛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571 被删:0 积分:6611 注册:2015-11-26 10:53:55
水泥行业寒冬现 “独苗”:海螺狂赚 43 亿,比后16家利润加起来总和还多10 亿

水泥行业凛冬现 “独苗”:

海螺狂赚 43 亿,比后16家利润加起来还10 亿

揭秘海螺的 “碾压局”


说明:一边是海螺的 “躺赢式赚钱”,一边是同行的 “生死大考”:中小水泥厂生产线闲置率超 50%,近七成企业停摆,工资拖欠、贷款逾期成常态;就连曾经的行业巨头中建材,也陷入 “亏损谜团”—— 账面赚 13.6 亿,实际水泥业务主体天山股份却亏了 9.22 亿,这波 “脱壳操作” 究竟藏着多少猫腻?

本人既非海螺集团的拥趸,亦非对中国建材集团抱有敌意,仅就事论事,旨在探寻企业成功或失败的关键节点。此内容或许与本人具有竞争意识之个性相关。文中所涉数据均来源于公开网络渠道,并无任何数据由本人原始出处,望勿产生误解。

正文

近期,“水泥内参网”发布了一份关于水泥上市公司的中期利润报告。在18家上市水泥企业半年报业绩披露后,海螺水泥脱颖而出,以43.68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从其他企业情况来看,剔除中建材相关数据(中建材水泥板块主体为天山股份,且天山股份处于亏损状态,详情后叙)后,其余企业净利润总和仅为32.81亿元。这表明海螺水泥的利润远超排名后续的其余16家(中建材、天山股份为一家)企业的利润总和。这种“一超”格局在行业发展中罕见,具有显著特征,值得行业关注。 

一、 海螺水泥的核心竞争力: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 “内功”

在行业的凛冬中,众多水泥企业瑟瑟发抖,海螺水泥却能实现盈利,并且占据了利润的半壁江山,在竞争激烈、多数人认为已步入后期、企业生存面临挑战的水泥行业,海螺水泥以每小时100万元的速度盈利,优势明显,让其他企业相形见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答案就在于其强大的竞争力,这是海螺水泥在市场中屹立不倒的 “内功”。

依据海螺的相关资料发现,海螺2000年前的战略布局就领先一步。从成本控制来看,海螺水泥堪称行业典范。其成本优势的构建,从建厂选址阶段就已埋下伏笔。早在 2014 年便成型的 “T” 型发展战略,至今仍是行业布局的经典案例: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富集区兴建熟料生产基地,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实现低成本运输;在沿海无资源但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通过收购小水泥厂改造成粉磨站,就地生产水泥以降低物流成本。这种 “资源端 + 市场端” 的双向布局,让海螺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配送环节就建立起先天优势。

从成本控制维度看,海螺水泥堪称行业无可争议的标杆。以广西布局为例,其在北流、兴业的布点精准对接两广沿海钢铁、石化基地建设需求,在贵阳沿中轴线布局的 6 条 5000t/d 生产线,更是直接掌控西南核心市场,这种 “跟着项目走、贴着市场建” 的选址逻辑,让每一座工厂都成为成本控制的节点而非负担。

在资源配置与成本结构优化上,海螺的精细化管理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有关数据体现2025 年上半年中期报告数据显示,其吨燃料及动力成本从 111.73 元降至 96.36 元,同比降幅高达 13.76%,这一降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控,进一步放大了海螺的竞争优势。意味着公司通过资金管理产生的收益超过了财务支出。对比行业内多数企业因库存高、资金周转困难而面临的财务压力,海螺凭借稳健的现金流和科学的资金规划,不仅规避了财务风险,更将财务端转化为成本优势的加分项。


从管理体系看,海螺的成本控制已渗透到每个运营环节。根据相关资料得知其销售费用率 3.96%、管理费用率 7.18% 的水平,并且市场占有率还在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在行业内处于较低区间,尤其是在行业低迷期仍能保持费用率的稳定,体现出极强的管理韧性。这种 “全员降本、全流程控本” 的文化,让成本控制不再是财务部门的单一职责,而是成为生产、销售、采购等所有部门的共同目标。当行业内部分企业还在为库存积压、资金链紧张发愁时,海螺已通过这套 “内功心法”,将成本优势转化为市场话语权,在行业整合加速的背景下,继续保持着稳健扩张的节奏,而不去刻意呼应中建材的反“内卷”。

二、中建材与天山股份的财务迷局:亏损背后的问题

在行业利润的中报中,中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表现呈现出显著的不协调特点。作为曾经在水泥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集团,中建材披露的13.6亿元中期净利润与水泥业务的关联度较低,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误导性,未能真实反映其水泥板块的实际经营情况。

实际上,中建材的水泥板块目前已归属于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自2018年进行深度重组整合之后,中建材不再直接对水泥生产企业进行运营管理。其旗下的水泥业务已全部注入由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天山股份,并由天山股份进行统一管理与运营。

事实上,中建材水泥业务的核心主体——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同期出现了9.22亿元的大额亏损,这才是中建材整体水泥板块真实状态。

当前,水泥行业正经历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没有任何企业能够独善其身。从市场基本面来看,需求端呈现急剧下滑态势,房地产行业持续萎缩,住房库存规模突破历史最高值,水泥销量同比大幅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这并非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是行业需求端的实质性萎缩。 

与此同时,行业成本压力攀升、环保投入增加,水泥产品价格因恶性竞争下行。中小水泥企业生存危机严峻,生产线闲置率超 50%,工资拖欠、贷款逾期问题普遍,正常生产企业不足三成且多为海螺、红狮、华新等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多集中在中建材体系内。当前行业困境并非周期性低谷,而是企业生死考验。

回溯中建材发展历程,过去 10 年无节制扩张是其当前困境的重要根源。数据显示,其熟料产能从 2019 年的 38922.1 万吨降至 2024 年的 33861.2 万吨,实际产量已大幅落后于海螺水泥。面对困境,中建材未反思,强调非市场竞争手段,背离市场规律的错峰生产、价格协同、反“内卷”,与海螺水泥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其水泥板块亏损必然。

然而,这亏损数据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呢?毕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水泥行业中,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天山股份的亏损是否真如报表所示仅为9.22亿元,还是存在某些未被披露的因素导致亏损数据被低估或高估?加之中建材与天山股份关系的神操作,这一系列疑问如迷雾般笼罩,使得天山股份的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清晰呈现。 

三、中建材水泥板块困境:非市场竞争手段难以应对行业 “内卷”

与海螺水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建材在行业竞争中逐渐陷入困境,天山股份的亏损正是其经营问题的集中体现,堪称行业内非市场竞争策略失效的典型案例。

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中建材的发展模式存在带有明显缺陷。作为央企控股企业,其股权结构中仍包含部分私人股份,表面上由中建材主导决策,但多数被收购企业仍保留原有管理层,导致企业文化难以统一。尽管各下属企业均对外宣称秉持 “善用资源、服务建设” 的核心理念,以创新、绩效、和谐、责任为核心价值观,但实际经营中,各地企业因保留原有管理层,形成了差异化的企业文化,部分企业甚至在管理上独立于中建材体系之外,人员管理混乱,不良风气滋生。

回溯中建材的发展历程,其早期扩张依赖国家政策扶持,主要目标是挽救濒临倒闭的企业。在国有银行的授信支持下,中建材采取不负责任的 “来者不拒” 的策略接收各类企业,迅速成长为规模领先的行业巨头,而不是以扭转过去不利的经营模式为主导。这种粗放式扩张埋下了巨大隐患,部分被收购企业经营不善,如同 “定时炸弹”。随着水泥市场萎缩,这些企业的经营问题又集中爆发,不仅难以产生效益,还需投入大量资金维持运营,导致严重亏损,再次陷入严重的危机。

为应对经营困境,中建材不是以管理出效益为宗旨,而是绕开竞争,避免竞争的方式发明了:错峰生产、价格系统。为了甩锅更是实行了更深层的改革,即自 2018 年起实施 “深度重组整合”,将旗下全部水泥业务注入并交由控股上市公司天山股份管理运营,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将经营风险转移给天山股份,寻找 “责任承担者”。此后,随着市场的更加恶化现在又扛起了反“内卷”的大旗,中建材试图通过反 “内卷” 等非市场竞争手段,依靠行业自律改善市场环境、提升盈利水平,但市场现实给予其沉重打击。违背市场竞争规律的策略难以持续,最终未能扭转经营颓势,天山股份的亏损也引发了行业对中建材反 “内卷” 策略的质疑:究竟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导致策略失效,还是中建材自身经营策略偏离市场规律,使其在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还有待继续观察。

在经营策略调整方面,中建材是否应该深刻反思。面对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的行业环境,中建材是否要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在成本控制、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核心经营环节,是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些问题才是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摆脱当前困境的关键因素。

近期,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经营策略为行业提供了有益借鉴:科学评估下属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亏损企业实施 “一企一策” 的治理方案,运用市场化手段关停淘汰扭亏无望的企业,推动低效产能有序退出市场。这才是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是反败为胜的战略眼光,是企业应对行业困境的正确选择。相比之下,中建材应摒弃非市场竞争手段,通过市场竞争化推动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及时止损,而非依赖行政协同或行业自律维持经营,否则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经营困境,同时也影响到优质去产能的基本国策。及时止损同等刮骨疗伤,虽然疼但是能够重生,管理才是硬道理。

四、低调前行的行业王者:海螺水泥的发展姿态与未来展望

在水泥行业领域,海螺水泥始终秉持低调务实的态度,深耕主营业务。当中建材跃升为世界第一的水泥企业时,于市场中积极争夺话语主导权、频繁对外发声之际,海螺水泥始终专注于自身经营活动,以实际取得的业绩彰显自身实力,凭借稳健的发展步调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典范。

面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以及复杂多变的市场态势,海螺水泥始终保持战略上的稳定性,不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干扰,而是着眼于长期的发展目标,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成本控制、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海螺水泥展现出卓越的战略洞察力与强大的执行效能,这亦是其在行业困境中维持盈利的核心要素。

展望未来,海螺水泥在行业整合、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这三大领域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在行业整合层面,随着水泥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的加快,海螺水泥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成熟的管理体系,有望借助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手段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在行业内的话语权,推动行业朝着更为高效、规范的方向发展。

海螺水泥的成功不仅是企业自身不懈奋进的成果,更映射出水泥行业发展的核心规律——唯有积极投身市场竞争,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方能在行业变革中站稳脚跟。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当前面临的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推动行业洗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行业内其他企业应以海螺水泥为楷模,摒弃价格协同、错峰生产、反“内卷”等非市场竞争手段,深刻认识到此类手段仅能缓解短期压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唯有积极参与自由竞争,通过技术创新、成本优化、管理升级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方能在行业变革中生存并发展。同时,行业应坚决淘汰低效、高耗能产能,避免低水平竞争(反“内卷、错峰生产、价格协同”)对市场公平性造成损害,共同推动水泥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山水人力资源信息网】网址:http://shanshui.jnboy.top
支持(0反对(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