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向来不乏猎物,山水水泥(00691,HK)就是一个。
作为拥有国内排名前六水泥实体的上市公司,山水水泥坐拥数百亿资产,近两年盈利稳定于30亿元上下,而当前仅约百亿港币的市值,被资本市场人士视为极具诱惑力。
各路资本对山水水泥的围猎自2013年以来从未停歇。角逐下,山水水泥第二大股东China Shanshui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以下简称“山水投资”)已成为掌控山水水泥的关键砝码。
如今,这场围猎再生波澜。
2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委)作出仲裁决定,确认自称为河南商人的陈宏庆与10名山水投资职工代表所签《借款协议》为委托购股合同。但就在四年前,同样一个仲裁机构对同样一份协议,初步分析为“借款债权债务关系”。
颇为奇怪的是,按照借款人的说法,时至今日,在这笔涉及7亿多元借款的事件中,他们与出借人至今仍未谋面,更谈不上相识。但以商人面目示人的陈宏庆,却与曾冲击、控制山水水泥的天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瑞集团)有着密切联系。
究竟是借款债权债务关系还是购买股权交易合同?陈宏庆为何愿意将7亿多元借给陌生人?巨款背后与河南天瑞集团是否有关?这位“商人”又真的是商人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陈宏庆、天瑞集团相关负责人,但均未获得回应。
谜题的答案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纠纷中逐渐清晰了轮廓。
股权对垒:定增打开风险敞口,资本入场围猎 对于山水水泥的围猎,最早始于2013年,已历时9年。
山水水泥前身为济南山水集团,由原济南市建材局整体改制而来,曾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水泥集团。2008年,山水水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其主体是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集团)。
彼时,由经营管理层与3939名山水集团职工组成的山水投资,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2013年,数千名股东组成的员工持股平台突现“退股风波”,由此开始将山水水泥股权推向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