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力资源论坛【动态新闻】山水新闻 → 八年沉浮的山水水泥能否重生


  查看54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八年沉浮的山水水泥能否重生

山水
  1楼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发表于 2025-7-7 10:08:37

论坛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571 被删:0 积分:6611 注册:2015-11-26 10:53:55
八年沉浮的山水水泥能否重生
错峰生产救不了山水水泥:竞争才是唯一出路

山水水泥过去

图片

(一)昔日辉煌的山水

往昔山水水泥与海螺水泥处于势均力敌之态。据传,山水水泥的张才奎与海螺水泥的郭文叁曾达成约定,至2014年,若山水水泥的产能超越海螺水泥,郭文叁需向张才奎赠送一辆顶级豪车(例如劳斯莱斯);反之,张才奎则需向郭文叁赠车。此后,山水水泥为追赶海螺水泥,大规模举借债务以扩张业务,致使资产负债率急剧攀升(2014年超过80%),这为后续的债务违约以及张才奎被剥夺管理权埋下了伏笔。无论日后情形如何,此番行业地位之争,本质上是两家企业围绕“中国水泥行业龙头”这一象征性地位展开的竞争,由此可见,彼时的山水水泥并非等闲之辈。此时山水水泥的战略布局与资源配置颇为合理,几乎每家下属企业都拥有矿山资源与市场份额,且工艺配置与技术指标毫不逊色,称其为一流企业并不为过。 

(二)纷争带来的混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山水水泥内部纷争如持久风暴,冲击巨大。纷争源于2013年“退股风波”,时任董事长张才奎推出《境外信托退出性收益分配方案》和《股份回购方案》,要求3939名职工和7位高管退股,回购资金用上市公司分红款,分三期兑付,每期十年。这引发职工不满,他们认为张才奎父子用职工股权收益收购股权,变现周期长达30年。随后,7名高管联合数千职工在香港高等法院诉讼,请求将股份转到个人名下,股权纠纷爆发。

2014年,张才奎控制的上市公司引入中国建材,中国建材定向增发持股16.67%成为第二大股东。此举措巩固控制权却稀释山水投资股份,使公司失去大股东持股30%安全线,让其他投资者有机会在二级市场增持。亚洲水泥趁机增持至20.90%反超中国建材,天瑞集团在二级市场扫货,以28.16%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随着各路资本涌入,山水水泥股权结构更复杂。股权频繁变动和股东利益分歧致管理层动荡。

管理层动荡使决策效率低下,重大问题上股东难达成一致,决策过程冗长艰难。如在发展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等方面,各方股东因自身利益争执,导致公司错失发展机遇。 

(三)成本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幅下降

为争夺控制权,各方股东采取激烈对抗行为,最引人注目的是 2017年4月8日的“武力冲突事件”。当天凌晨,山水水泥大股东天瑞集团组织数百人冲击山东山水总部抢控制权,现场有人持棍棒等工具,用装载机撞坏办公楼钢门,致多名员工受伤。该事件严重影响公司运营秩序、损害声誉,引发外界对其管理和内部治理的质疑。

在财务方面,纷争让山水水泥负担沉重。为应对诉讼和争控制权,公司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做无用功,如股权纠纷期间涉多起诉讼,支付高额费用。同时,管理层动荡干扰经营决策,业绩下滑、收入减少,加剧财务困境。据报道,纷争期间债务问题突出,山东山水违约债券涉及56亿元,财务成本大增使资金链更紧张,生存压力和竞争力问题凸显。 

山水水泥当下的困境

当前水泥行业格局下,山水水泥处境严峻,面临人心涣散的内忧与水泥市场收缩的外患。2014年天瑞水泥公开市场大规模收购其股票,与张家父子争夺控制权,2015 年 12 月“山水水泥办公楼冲突事件”标志天瑞在法律和事实上取得控制权。虽 2015 年底天瑞入主,但山水水泥陷入债务违约、长时间停牌及与债权人和部分股东纠纷的复杂局面。停牌三年多后,因未满足港交所复牌条件,2018年8月13日港交所取消其上市地位,山水水泥淡出公众视野。今年6月前看,原管理者失权,天瑞未实质掌权,也有观点称其被工作组接管,详情不知,但山水水泥管理权说世界独有现象不为过。6月24日自媒体传张继武不再担任董事、总裁,新任董事长引发关注,山水水泥重回公众视野。历经十年内乱,企业人心涣散,凝聚力难形成,如今要承担历史重任或许不易。 

山水水泥未来的困惑

山水水泥新任领导班子上任于6月27日首站定调营销战略。山水水泥“三不原则”:错峰生产动摇不得;风险防控松懈不得;价格战打不得。强调以稳价保量为核心,高度赞扬营销部门在行业协同与目标达成上的成绩,并指出当前市场挑战下,必须以错峰生产支撑稳价、复价。

观看这些视频知晓,该战略方案与中建材的经营战略极为相似,中建材恰似一面镜子,借助这面镜子能够洞察山水水泥此项战略的实施结果。审视中建材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便能够预判山水水泥将会遭遇的问题。这就是对山水水泥未来困惑的根本原因。

对山水水泥现阶段战略思路的研判

(一)错峰生产的来龙去脉

2014年,黑、林、辽三省水泥市场严重饱和且多年持续萎缩,北方水泥多年亏损。河北省情况稍好有市无价,冀东水泥全集团亏损13.89亿元(次年出售给金隅)。在此情况下,中建材提议开启错峰生产先河。在全国两会期间1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北方四省一区实施水泥生产与采暖锅炉“错峰”运行,减少冬季大气污染物叠加排放,当时环保政策严格,提议迅速达成共识。错峰生产实际是停产保价。

错峰生产政策初衷是协调水泥企业生产时间,避免产能过度释放,缓解产能过剩,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实则是中建材北方企业在产大于销情况下以保价延续生命的借口。

从实施现状看,错峰生产在一定时间内稳定了价格,如河北区域实施后的2016年水泥价格大幅回升。但随着市场萎缩和僵尸企业还魂,价格很快回落。

当前市场环境下,错峰生产对山水水泥影响问题诸多。一方面,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错峰生产对供给端影响减弱,整体产能基数大,市场供应仍充足,难以改变供大于求局面、实现价格合理回归。另一方面,错峰生产有负面效应,它削弱市场调节机制,使优势产能企业与落后产能企业同起点,优势被抵消,还可能导致企业为获利过度生产,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二)价格战与稳价格的反思

中建材市场收缩与海螺和红狮的出击

无可置疑,价格战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冲击。回顾中建材在市场竞争中的历程,为维持价格稳定,该公司让出了大量市场份额。其产能无形中从2019年巅峰时期的38922.05万吨,降至2024年的33706.24万吨。更为关键的是这5200万吨的产能资产在未进行出售的情况下悄然消失。一般企业能否承受得起?

请看下表: 

图片

2024年,全国熟料产能179328.58万吨,其中中建材的产能为33706.24万吨,占比18.8%。2019年为熟料产能最高年份,当年产能达18.9亿吨,相较该年份,2024年全国产能规模减小了9671.42万吨,可怕的是中建材一家减少了5200万吨产能,占减少总量的53.77%。由此可见,中建材的市场竞争力在大企业集团中无可置疑为第一(倒数)。 

产量与产能利用率对比

再来说一下中建材的实际产量:如下表。

2024年中国水泥熟料产量排行榜

企业名称

熟料产量

熟料产能

产能利用率

海螺水泥

27100.0 

23284.0 

116.39%

中国建材

24478.0 

33861.2 

72.29%

红狮控股集团

9690.0 

7584.6 

127.76%

金隅冀东

8440.0 

10527.6 

80.17%

华润建材科技

6171.4 

6702.2 

92.08%

华新水泥

6026.0 

7793.4 

77.32%

台泥水泥

5360.0 

7461.0 

71.84%

山水水泥

5178.3 

5028.2 

102.99%

亚洲水泥

2724.9 

2662.9 

102.33%

西部水泥

2000.0 

2755.9 

72.57%

水泥网上半年发布了水泥熟料销售量排行榜。海螺水泥24年凭借 23284 万吨的产能,销售了 27100 万吨水泥熟料,稳居排行榜首位;而中建材以 33861.2 万吨的产能,仅销售了 24478 万吨水泥及熟料,屈居第二。就产能利用率而言,海螺水泥达到 116.39%,中建材仅为 72.29%,更为突出的是,红狮水泥的产能利用率竟高达 127.76%。

从上述数据来看,我们绝不相信海螺水泥和红狮水泥会按照行业协同与错峰来生产。若其实施,产能利用率绝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即便是优惠政策不可能这么高。

生产天数的对比

还有近期,中央环保组关于产能与实际产量的检查通报如下:

水泥熟料企业产量与产能统计

企业名称

申报产能

2024年产量

生产天数

日产量

超产

山铝水泥

5000

10.29 

25.2 

4087.0 

81.7%

申丰水泥

4000

14.50 

27.8 

5203.0 

130.1%

华沃山东

4000

37.20 

99.0 

3757.0 

93.9%

东华水泥

4500

92.70 

150.0 

6180.0 

137.3%

淄博山水

5000

103.50 

151.0 

6854.0 

137.1%

新泰中联

4000

92.38 

153.0 

6038.0 

151.0%

费县沂州

4000

92.70 

154.0 

6001.0 

150.0%

东平中联

4000

92.37 

158.0 

5846.0 

146.2%

滕州中联

4600

96.35 

160.0 

6021.0 

130.9%

沂南中联

4500

96.18 

165.0 

5829.0 

129.5%

枣庄沃丰

4000

100.10 

165.0 

6060.0 

151.5%

创新山水

4000

116.21 

166.0 

7000.6 

175.0%

鲁南中联

5000

98.66 

169.0 

5837.0 

116.7%

莒县中联

4000

99.30 

171.0 

5800.0 

145.0%

沂水水泥

4600

124.01 

176.0 

7046.0 

153.2%

华沃枣庄

4000

103.85 

179.0 

5801.0 

145.0%

泰安中联

5000

108.99 

196.0 

5561.0 

111.2%

鲁珠水泥

4000

100.28 

198.0 

5064.0 

126.6%

莒州水泥

4000

99.80 

200.0 

5000.0 

125.0%

枣庄金桥

4000

123.70 

204.0 

6069.0 

151.7%

宝山水泥

4000

133.15 

215.0 

6193.0 

154.8%

费县沂州

4000

142.17 

235.0 

6029.0 

150.7%

淄博山水

4000

161.05 

235.0 

6853.0 

171.3%

鲁中水泥

7000

200.88 

256.0 

7847.0 

112.1%

东华水泥

5000

170.35 

259.0 

6577.0 

131.5%

济宁海螺

4500

162.59 

344.5 

4720.0 

104.9%

 

 

 

 

 

 

济宁海螺同样位于齐鲁大地,从上表中看出在2024年全年生产达到 344.5天,全年运转率高达94.13%。即便不开展错峰生产以及协同停窑,如此之高的运转率也是一般企业难以达到的。再观中联,泰安中联虽在中联水泥中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仅以 196 天的生产时间位列第十,年运转率仅为 53.55%,与鲁中水泥的256天、东华水泥的259天以及沂州水泥的235天相比差距明显。

再论利润情况,海螺水泥在2024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76.96 亿元,同比下降 26.21%。中国建材水泥板块的天山股份,依据2024年度报告以及权威财经媒体披露的信息,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下降130.45%,由盈转亏可见。海螺水泥稍有让利,中建材便出现亏损。目前山水水泥的状况尚可,但令人忧虑的是,若其采用中建材的管理模式,是否会同样陷入困境。 

(三)国家政策分析

2024 年,我国水泥产量达20.23亿吨,而生产这些水泥所需的熟料约11 亿吨。与之对应的是,全国熟料产能高达 17.93 亿吨,产能过剩问题极为突出。与此同时,水泥市场需求呈持续萎缩态势,房地产行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中趋缓,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略有回升,但仍难以抵消房地产市场低迷对水泥需求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价格协同,错峰生产违背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现阶段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萎缩的矛盾十分尖锐,实施去产能政策具有必要性。削减过剩产能可平衡供需关系,恢复理性竞争环境,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双碳”政策下的碳交易举措,有助于推动淘汰低效产能,优化产能结构。

批小建大补产能的管理措施,是促使现有批小建大的企业出资补贴经营不善的企业使其关停,这是去产能的一种方式。强化环保管理是去产能的重要保障,通过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环保管理可助力去产能,也是去产能的一项措施。

行业责任与行业发展:国家推行去产能政策,水泥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只有顺应国家政策形势,合理淘汰能耗高、管理差的企业,才是履行企业责任,也是企业与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四)错峰生产救不了山水水泥:竞争才是唯一出路

在水泥行业竞争格局中,海螺水泥与红狮水泥凭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而崭露头角,这与中国建材集团推行的价格协同及错峰生产策略形成鲜明反差,充分彰显了“竞争是硬道理”这一商业准则。

海螺水泥董事长杨军提出,到2030年海螺水泥旗下所有工厂将实现“零外购电”,此举旨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红狮水泥聚焦于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通过实施一系列内源性增长举措,提升管理效能,增强在市场下行阶段的竞争力。相较之下,部分企业仍寄希望于价格协同与错峰生产策略来维持自身发展,这种做法缺乏现实依据且不符合市场竞争逻辑。

回顾中国建材集团,其曾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该集团在企业收购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未能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导致管理层各自为政、内部纷争不断,忽视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在市场环境恶化时,中国建材集团未能有效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转而采取非市场手段,主动让出部分市场份额,使得海螺水泥、红狮水泥等企业得以快速抢占市场。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建材集团将水泥业务托管给“新天山”,并承诺高额利润回报,这一行为违背了市场运行规律。在天山股份出现亏损时,由中国建材集团承担兜底责任,而管理层依然能够获取利益,这种机制不利于企业形成自我革新与竞争。

在商业领域,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竞争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唯有敢于并善于参与竞争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成功。此外,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并非取决于普通职工,而是在于企业领导者所制定的战略目标。

结论

山水水泥当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和挑战。现阶段,山水水泥若想实现复苏,就必须对战略作出调整。应当充分发挥山水水泥的资源优势,汇聚专业人才,坚定不移地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构建“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组建一支具有强大执行力的管理团队,严格规范的绩效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优化运营管理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只有这样,山水水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实现业绩的快速回升,重新在水泥行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否则继续沿用中建材过度依赖的错峰生产维持价格、坚决避免价格战的战略思路,回避竞争,山水水泥的前景堪忧。 



【山水人力资源信息网】网址:http://shanshui.jnboy.top
支持(0反对(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