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力资源论坛【动态新闻】山水新闻 → 2025年上半年18家上市水泥企业业绩分析


  查看3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2025年上半年18家上市水泥企业业绩分析

山水
  1楼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发表于 2025-9-12 13:54:45

论坛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571 被删:0 积分:6611 注册:2015-11-26 10:53:55
2025年上半年18家上市水泥企业业绩分析

一、行业业绩概览:冰火两重天

2025年上半年,中国水泥行业延续了近年来的调整态势,全国水泥产量8.15亿吨,同比下降4.3%,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5.7个百分点。在这一背景下,18家上市水泥企业的业绩呈现出明显分化,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1.1 业绩排名:海螺水泥遥遥领先

根据已公布的半年报数据,18家上市水泥企业的归母净利润排名如下:

排名

企业名称

归母净利润(亿元)

同比变化

1

海螺水泥

43.68

+31.34%

2

中国建材

13.60

扭亏为盈

3

华新水泥

11.03

-

4

西部水泥

7.48

-

5

塔牌集团

4.35

+92.47%

6

华润建材科技

3.07

+85%

7

上峰水泥

2.47

+44.53%

8

亚洲水泥(中国)

1.14

-

9

青松建化

1.10

-

10

宁夏建材

1.06

-

11

万年青

0.41

-

12

福建水泥

0.21

扭亏为盈

13

西藏天路

-1.12

-

14

冀东水泥

-1.54

-

15

山水水泥

-2.50

-

16

亚泰集团

-8.23

-

17

天山股份

-9.22

-

18

金隅集团

-14.96

-

从上述排名可以看出,海螺水泥以43.6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遥遥领先,不仅远超排名第二的中国建材(13.60亿元),更是唯一一家净利润超过40亿元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在18家上市水泥企业中,有5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接近30%,行业分化明显。

1.2 行业整体表现:需求持续下滑,盈利压力加大

2025年上半年,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水泥行业需求持续下滑。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房屋新开工面积下滑20%,直接拖累水泥需求。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为8.15亿吨,虽同比降幅收窄至4.3%,但仍处于2010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

在此背景下,多数水泥企业面临营收下滑的压力,但盈利能力的差异却十分显著。海螺水泥在营收同比下降9.38%的情况下,净利润反而同比增长31.34%,呈现出"营收降、利润升"的差异化表现。相比之下,多数企业营收下滑的同时利润也出现下滑甚至亏损,显示出海螺水泥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盈利能力。

二、海螺水泥一枝独秀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1 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

海螺水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其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这是其在行业低迷时期仍能保持高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原材料成本优势:海螺水泥拥有自有矿山资源,吨石灰石成本仅15元,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0元。通过智能化生产(与华为合作AI大模型),公司吨水泥成本降至180元,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240元。公司还发挥采购比较优势,统筹利用国内外煤炭资源,持续提升原燃材料直供比例和替代燃料使用比例。

能源成本控制2025年上半年,在海螺水泥熟料(自产品)综合成本中,燃料及动力单位成本96.36/吨,同比减少13.76%,占比55.32%,同比减少4.25个百分点。这一降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通过与华为合作AI大模型,实现了烧成系统优化,基于盘古大模型的水泥烧成全局优化解决方案,让工艺机理、历史数据和实时参数实现"动态优化",标准煤耗在一级能效基础上再下降1%

物流成本优势:海螺水泥依托长江水运网络和自备矿山,物流成本较行业低30%。这一优势源于公司实施的"T型战略",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和物流网络,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

精细化管理:公司持续深化精益生产管理,提高运行效率、节约成本消耗,并充分发挥采购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公司还积极推进降本增效行动计划,发挥规模采购优势,加大替代燃料使用,提升原材料直供比例,推进节能降耗技改,优化生产技术指标。

2.2 领先的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海螺水泥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和成果,为其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撑。

AI大模型应用20254月,海螺集团联合华为公司发布全球首个"AI+水泥建材大模型",实现了质量管控、生产优化、装备管理、安全生产、智能问答540余个场景应用突破。该大模型将水泥生产的工艺优化、能耗管理、设备运营、安全管理等核心环节,转化为可计算、可预测、可决策、可进化的智能系统,大幅提升了生产的智能化和安全性,实现了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智能化生产成效:海螺水泥的AI大模型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质量管控:熟料强度预测准确率超85%,实现"事后调整"迈向"实时调控"

? 生产优化:烧成系统优化,标准煤耗在一级能效基础上再下降1%

? 装备管理:皮带机多模态无人巡检系统上岗后,实现7×24小时实时监测,人员违章、设备异常等28类场景识别准确率可超90%

? 主机诊断:乌兹别克斯坦工厂的主机诊断系统减少巡检工时30%,年综合节约人力成本20万元,设备寿命延长10%-20%,产生间接经济效益130万元

绿色低碳技术:海螺水泥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公司按照"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的发展思路,研发低碳水泥产品,进一步加大替代燃料使用,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富氧燃烧技术,研究碳资源转化利用技术,并高标准推进生产线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公司在行业率先布局低碳水泥、富氧燃烧、加氢燃烧、水泥窑碳捕集纯化利用、二氧化碳储能等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其中,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年封存5万吨CO?,技术成本较行业低40%

2.3 优化的产业链布局与产品结构

海螺水泥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结构优化,构建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骨料业务优势:骨料业务是海螺水泥的重要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公司骨料及机制砂产品实现营收21.12亿元,毛利率43.87%。虽然受骨料价格下跌影响,营收同比小幅下降3.63%,但毛利率仍较公司28.41%的产品综合毛利率高出15.46个百分点。2025年,公司计划全年新增骨料产能1960万吨,随公司骨料业务产能规模持续攀升,有望助力公司营收/业绩进一步增长。

商品混凝土业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品混凝土产品实现营收15.19亿元,同比增长28.86%。公司通过租赁、委托加工等方式新增8个商品混凝土项目,不断扩大商混业务规模。2025年,公司计划新增商品混凝土产能2780万立方米(同比+54%),目标骨料毛利率长期维持在50%以上。

新能源业务:公司积极发展新能源业务,2025年上半年并网平凉新能源100兆瓦风电项目和昌江塑品等多个光伏项目,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新型储能项目顺利开工。公司新能源产业聚焦"()碳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定位,深挖内部新能源应用场景,做大绿电规模,努力打造全绿电示范工厂。截至20256月末,公司在运行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845兆瓦。

海外业务拓展:海螺水泥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上半年,公司加力开拓海外市场,持续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海外水泥熟料销量同比增长20.4%,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7.1%,海外业务对公司营收贡献力度继续增大。海外业务毛利率达到45.23%,较去年同期提升5.24个百分点,显示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公司在印尼、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16个水泥项目,形成熟料产能3160万吨,水泥产能3920万吨,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12%

2.4 稳健的财务策略与现金流管理

海螺水泥稳健的财务策略和出色的现金流管理,为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低资产负债率:截至20256月末,海螺水泥总负债降至519.36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0.5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财务弹性。

充裕的现金流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87亿元,同比上升20.61%,现金流状况良好,为公司的资本开支和分红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分红政策: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4(含税),占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29%,彰显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资本开支控制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熟料产能180万吨(海外),新增水泥产能400万吨,新增骨料产能350万吨、商品混凝土产能525万立方米、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00兆瓦。这些投资都集中在高回报的业务领域,体现了公司审慎的资本开支策略。

2.5 灵活的市场策略与精准的价格管控

海螺水泥在市场策略和价格管控方面表现出高度灵活性和精准性,有效应对了行业需求下滑的挑战。

"价本利"经营理念:公司继续深入践行"价本利"经营理念,提升营销管理水平,推进客户服务体系建设,灵活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模式,强化商混骨料业务经营,深化专业化管理和一体化经营。

区域差异化策略2025年上半年,公司加强市场供需关系研判,实施"一区一策、一企一策、差别施策"营销策略,贯彻落实"反内卷"政策要求,积极响应行业自律。这种区域差异化策略使公司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产品结构优化:在水泥主业方面,海螺水泥水泥熟料自产品销量1.26亿吨,同比微降0.35%,但42.5级水泥、熟料等高毛利产品毛利率分别提升6.45个、11.87个百分点。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公司在销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的显著增长。

渠道管控升级:公司通过经销商专属政策,强化渠道忠诚度同时防止市场窜货。这种渠道管控方式提高了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效率,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服务客户。

三、对中建材等其他水泥企业的借鉴与反思

3.1 战略层面的借鉴与反思

海螺水泥的成功经验为中建材等其他水泥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借鉴,同时也揭示了当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产业链延伸战略:海螺水泥通过"水泥+骨料+商混+消费建材"的全产业链布局,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中建材等企业可以借鉴这一战略,加快产业链延伸,特别是在骨料、商混等高毛利业务领域加大投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建材在骨料业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2025年上半年骨料销量达到6296.5万吨,但与海螺水泥相比,在产能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仍有差距。

国际化战略:海螺水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业务已成为其重要的利润来源。中建材等企业也在推进国际化战略,但效果参差不齐。中国建材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增长有限,如北新建材海外业务收入仅增加1.48亿元,显示出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还有待提升。

多元化战略:海螺水泥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布局,为其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中建材等企业也在推进多元化战略,如中国建材在风电叶片、光伏玻璃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风电叶片、光伏玻璃营收分别达100亿、50亿元级别。但在业务整合和协同效应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战略定力与执行力:海螺水泥在战略执行上表现出高度的定力和执行力,能够将战略规划有效落地。相比之下,一些企业战略频繁调整,执行不力,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中国建材提出了"加减乘除"四篇文章的战略方向,但在具体执行上还需要加强落实。

3.2 运营层面的借鉴与反思

海螺水泥在运营层面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为其他水泥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全流程成本控制:海螺水泥通过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措施,构建了行业领先的成本优势。中建材等企业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加强原燃材料采购管理,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特别是在煤炭等主要燃料成本控制方面加大力度。中国建材也在推进降本降耗工作,如2025年一季度熟料制造成本同比下降9.8%,使用替代原燃材料4.7万吨,替代率4.7%,但在整体成本控制水平上与海螺水泥仍有差距。

错峰生产与行业自律:海螺水泥积极响应行业错峰生产和自律要求,通过减少供给来稳定市场价格。中建材等企业也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中国建材表示基础建材板块对外持续推进行业生态建设,积极践行错峰生产,对内持续推进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但在实际执行中,行业自律仍面临挑战,需要企业间加强协调和合作。

产能结构优化:海螺水泥通过产能置换和结构优化,不断提升产能质量和效率。中建材等企业也在推进产能优化,如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分别以净退出产能559.6万吨、281.6万吨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但在产能置换过程中,还需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避免简单的规模扩张。

市场布局优化:海螺水泥实施"T型战略",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和物流网络,中建材等企业可以借鉴这一经验,优化区域布局,加强重点市场的深耕细作。中国建材在区域布局上已经形成了一定优势,但在市场协同和资源整合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3.3 技术层面的借鉴与反思

海螺水泥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领先优势,为其他水泥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借鉴。

AI大模型应用:海螺水泥与华为合作开发的"AI+水泥建材大模型"在生产智能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的转变。中建材等企业也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如中国建材集团出资1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业务。但在应用深度和广度上与海螺水泥相比还有差距。

绿色低碳技术:海螺水泥在替代燃料、碳捕集等绿色低碳技术方面的投入和应用,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中建材等企业也在推进绿色发展,如中国建材在2024年实现了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和全流程管碳,新型低碳水泥完成中试、碳减排超25%,全球首个玻纤零碳制造基地投产。但在技术创新和应用规模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智能制造技术:海螺水泥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中建材等企业也在推进智能制造,如中国建材"晓妙"产业大模型以水泥板块为"试验田",经过2年多的推广应用,现已形成成熟的工程化交付能力,实现吨水泥配料成本降低1%以上。但在技术集成和应用效果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创新体系建设:海螺水泥建立了完善的创新体系,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建材等企业也在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如中国建材集团创新链产业链加快融合,形成一批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和"揭榜挂帅"成果转化项目。但在创新激励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方面还有改进空间。

3.4 管理层面的借鉴与反思

海螺水泥在管理层面的精细化和规范化,为其他水泥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借鉴。

"价本利"经营理念:海螺水泥深入践行"价本利"经营理念,将价格、成本、利润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中建材等企业可以借鉴这一理念,更加注重价值创造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中国建材也在强调"价值增量",如周育先提出2025年基础建材要在减量发展的新常态下实现价值增量,但在具体实施上还需要加强。

精细化管理:海螺水泥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成本的持续降低和效率的持续提升。中建材等企业也在推进精细化管理,如中国建材提出要狠抓管理提升基本功,狠抓降本控费,持续向内挖潜增效。但在管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方面还有差距。

人才管理:海螺水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中建材等企业也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但在高端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风险管理:海螺水泥稳健的财务策略和出色的现金流管理,为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建材等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经验,但在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中国建材2025年一季度仍亏损约5.2亿元,显示出其在风险管理和抗周期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四、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4.1 行业政策环境变化

2025年下半年及未来几年,水泥行业政策环境将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将深刻影响行业发展格局。

"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202595日,全国28个省区市水泥(建材)协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在西藏林芝召开,会议以"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维护区域生态"为核心议题,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反内卷"指示精神。会议明确,下一步将完善错峰生产、产能置换、价格监测、信用评价等配套制度。这一政策趋势将有助于改善行业竞争环境,提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产能置换政策收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这一政策将加速落后产能淘汰,优化行业产能结构。

错峰生产常态化:国务院文件再次强调推动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常态化。未来,水泥行业企业可以根据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开展错峰生产工作,对存量产能发挥进行调控,有序去产量,利于构建水泥行业健康生态。2025年各地错峰生产执行力度加大,如河北4月起非采暖季每月错峰10-15天,有效控制了市场供给,为价格回升创造了条件。

碳市场建设加速202532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要求水泥行业2025年底前要完成首次履约工作,并将逐步收紧碳配额,充分发挥碳市场功能作用。这将推动水泥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4.2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基于当前行业发展态势和政策环境变化,对未来水泥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龙头企业并购步伐加快,低效益企业加速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升。海螺水泥作为行业龙头,在这一过程中受益明显,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从2025年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结果来看,海螺水泥继续稳居首位,中国建材、华新水泥、天山股份和华润建材科技分列第25位。

产业链整合加速:水泥企业将加快产业链延伸,构建"水泥+骨料+商混+消费建材"的全产业链布局,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骨料业务作为高毛利业务,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重点。海螺水泥2025年计划全年新增骨料产能1960万吨,中国建材也在积极发展骨料业务,2025年上半年骨料销量达到6296.5万吨。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在碳市场建设和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水泥企业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广替代燃料、碳捕集等技术,发展新能源业务。海螺水泥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已经走在前列,中国建材也在推进绿色发展,但在技术创新和应用规模上还有差距。

数字化转型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将在水泥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海螺水泥与华为合作开发的"AI+水泥建材大模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建材也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成立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来,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4.3 企业发展策略建议

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和海螺水泥的成功经验,为中建材等其他水泥企业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建议:

成本领先战略:加强全流程成本控制,特别是在原材料、能源、物流等关键环节,构建行业领先的成本优势。借鉴海螺水泥的经验,将AI技术应用于生产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中国建材已经在推进降本降耗工作,如2025年一季度熟料制造成本同比下降9.8%,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差异化战略:推进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增强市场竞争力。海螺水泥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提高了42.5级水泥、熟料等高毛利产品的比重,中建材等企业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优化产品结构。

创新驱动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特别是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海螺水泥与华为合作开发的AI大模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中建材等企业也在推进科技创新,但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区域聚焦战略:根据自身优势,聚焦重点区域市场,避免盲目扩张。海螺水泥实施"T型战略",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和物流网络,中建材等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区域市场占有率。

风险管理战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和充足的现金流,提高抗风险能力。海螺水泥资产负债率仅为20.5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建材等企业也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五、结论与启示

5.1 核心结论

通过对2025年上半年18家上市水泥企业半年报业绩的分析,特别是对海螺水泥一枝独秀现象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核心结论:

海螺水泥的成功源于多维度竞争优势:海螺水泥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产业链布局、财务策略和市场策略等多个维度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相互协同,共同支撑了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出色表现。特别是其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领先的技术创新水平,为其在行业低迷时期保持高盈利能力提供了关键支撑。

行业分化趋势明显:水泥行业已经进入分化期,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海螺水泥以43.68亿元的净利润遥遥领先,而排名第二的中国建材净利润仅为13.60亿元,更有5家企业出现亏损。这种分化趋势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影响显著"反内卷"政策、产能置换政策、错峰生产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正在改变行业竞争格局,改善行业发展环境。这些政策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有利于龙头企业发挥优势,提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行业趋势:海螺水泥等领先企业已经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5.2 管理启示

海螺水泥的成功经验为中建材等其他水泥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启示:

战略定力至关重要:海螺水泥在战略执行上表现出高度的定力和执行力,能够将战略规划有效落地。其他企业应该学习这种战略定力,避免战略频繁调整,确保资源投入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精细化管理是基础:海螺水泥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成本的持续降低和效率的持续提升。其他企业应该加强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创新驱动是关键:海螺水泥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和成果,为其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撑。其他企业应该加大创新投入,特别是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

风险管理是保障:海螺水泥稳健的财务策略和出色的现金流管理,为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他企业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管理,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和充足的现金流,提高抗风险能力。

5.3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水泥行业将继续面临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加大等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结构优化、技术升级、绿色转型等机遇。

海螺水泥等领先企业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中建材等其他水泥企业需要借鉴海螺水泥的成功经验,加快战略转型和管理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将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同时,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推进和行业自律的加强,行业竞争环境将得到改善,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总之,水泥行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需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水人力资源信息网】网址:http://shanshui.jnboy.top
支持(0反对(0)  回到顶部